近日,坦桑尼亚《每日新闻》记者库亨加和《尼雷尔领导力学院院刊》编辑姆维塔在《每日新闻》发表多篇文章,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赞赏中国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当前是各国相互接触频密但又因猜疑和误解而产生隔阂的时代,也是地缘政治两极分化、文明刻板印象威胁国际合作的时代,文明交流互鉴从未像现在这么迫切。尊重他人的风俗、信仰和身份认同不仅仅是善意的姿态,也是相互依存的世界和平共处的先决条件。全球文明倡议指出世界文明是多样的、平等的、包容的,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昭示我们,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繁盛、人类进步的必然要求。没有任何一种文明能够垄断全球智慧和进步,只有清楚地视彼此为跨文明时代的同行者,才能够在共同的世界和平相处。
二是中方不遗余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近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人出席开幕式,我们荣幸列席会议。此次会议是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举措,为国际社会重构国际参与、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重要平台。会议发布了《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这是维护文明多样性、抵制文明差异“武器化”的集体声明,其提出的全球发展愿景不是消灭文明,而是促进文明的延续。特别是会议前后,我们观看了《只此青绿》文艺演出,夜游了北京亮马河,也参访了延安、梁家河等拥有丰富精神遗产的“圣地”,进一步认识到中方倡导文明对话不是抽象的而是落到实处的。
三是媒体应助力不同文明和合共生。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交流史,中国、阿拉伯、波斯、印度及非洲土著商人借助商贸路线开展往来,交换的不仅仅是丝绸、象牙、黄金等商品,还有哲学、语言、绘画、雕塑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信息传播速度空前的世界,媒体不仅仅是商业机构,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连接远隔重洋的文明、思想和民族的桥梁。各国媒体需要以独立视角讲述本国故事,避免世界被一种声音或一种文明主宰,也需要加强合作,增进理解,塑造叙事,促进文明交流交往。(来源:驻坦桑尼亚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