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肯尼亚大使郭海燕会见肯尼亚华侨华人联合会代表
2月21日,郭海燕大使会见肯尼亚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高玮等主要成员。 郭大使肯定华联会在团结关爱侨胞、维护侨胞合法权益、促进融入当地社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感谢该会作为肯尼亚第一家侨团为构建安全、和谐侨社作出重要贡献,并就华...
2月21日,郭海燕大使会见肯尼亚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高玮等主要成员。 郭大使肯定华联会在团结关爱侨胞、维护侨胞合法权益、促进融入当地社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感谢该会作为肯尼亚第一家侨团为构建安全、和谐侨社作出重要贡献,并就华...
2月20日,徐迎真大使出席由使馆举办的“我和我的中国故事”视频大赛颁奖仪式,获奖选手及其亲属、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苏宜梅,以及使馆胡滨参赞、郑希参赞等30余人出席。 徐大使对各位选手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表示其作品展现了圣普青年对中国文化的热...
2月20日,徐迎真大使会见非洲开发银行驻安哥拉、圣普代表Pietro Toigo。丁恬参赞陪同。 双方分别介绍了在圣普开展的援助项目,并就合作推动圣普发展交换意见。
2025年2月20日,驻毛里塔尼亚大使唐中东会见毛经济与财政部长埃布赫,双方就深化经贸领域务实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唐大使表示,毛里塔尼亚经济连年增长,活力持续迸发,为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动能。中毛传统友好,政治互信高,合作成果丰硕。中方愿继...
2月15日至16日,驻博茨瓦纳大使范勇应邀出席2025年博茨瓦纳中资企业协会“新春杯”羽毛球赛。 范勇大使在比赛开幕致辞中表示,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更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团队合作的重要纽带。希望大家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友谊和快乐...
2025年2月20日,驻多哥大使巢卫东会见多哥国家行政学院院长、洛美大学校长波达尔,双方就促进两国人文交流、推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交换意见。 巢大使介绍了北京峰会成果特别是人文领域成果在多哥落实情况,表示中方愿同多方进一...
2月19日,驻马里大使陈志宏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访马代表团一行。双方就马里政治局势、经济发展态势等方面交换意见。负责经商事务的参赞于维华陪同参加会见。 代表团向陈大使介绍此次访马目的及主要任务,并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期望与中方加强...
2月20日,驻津巴布韦大使周鼎拜会津新任警察总监姆汤巴,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中津警务合作、切实保护在津中国企业机构和公民安全等进行深入交流。 周大使感谢津警方在维护中国企业机构和公民安全方面所作努力,特别是近期成功破获涉中国公民刑事案件。中方愿...
雨后清晨,阳光穿透薄雾,火山灰覆盖的土壤泛着微光,咖啡种植园一派生机。这里是位于布隆迪西北部锡比托凯省布干达镇的鲁哈加里村。园主恩达伊泽耶蹲下身,轻抚一株咖啡树的翠绿枝叶,指尖掠过几颗青红交错的豆果。他向记者介绍:“这是波旁种,祖辈留下的老树,比我的年纪还大。”恩达伊泽耶将采摘的鲜果卖给附近的水洗处理厂,再由区域管理公司统一分级、包装、出口。
在布隆迪鲁哈加里村的一处咖啡种植园,园主一家展示刚采摘下来的咖啡果。本报记者 黄培昭摄
咖啡种植业是布隆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布隆迪素有“千山之国”之称,平均海拔1600米,火山土壤富含矿物质,年降雨量1200毫米,昼夜温差大,这些条件共同孕育了布隆迪咖啡豆独特的风味。最新数据显示,咖啡出口占到布隆迪出口总额近90%。2024年9月,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布隆迪咖啡豆进口中国。这一政策为布隆迪咖啡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广阔机遇,也丰富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多样性。
布隆迪约80万户家庭以种植咖啡为生,占总人口的近10%。当地咖啡种植以小农模式为主,许多咖啡园面积不足两公顷,农户将咖啡树与香蕉、豆类间作,形成生态混合农林系统。主要咖啡产区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包括恩戈齐、基特加、穆因加、卡扬扎、吉特加和布琼布拉农村等省。布隆迪大部分咖啡都是波旁咖啡,被业内人士誉为咖啡中的“上品”。其咖啡制作的核心秘密在于独特的“双重水洗法”——鲜果脱皮后经历两次发酵:第一次干发酵12—24小时去除果胶,第二次湿发酵12小时增强甜感,最后在高架床上缓慢干燥,全程需10—20天。这种工艺让布隆迪咖啡呈现甜感高、酸质细腻、口感圆润等独特风格。2015年,布隆迪北部省份卡扬扎产区的咖啡在一年一度的国际精品咖啡豆竞赛“卓越杯”中斩获91.09的高分。
布隆迪国家合作经济发展署署长兼国家咖啡董事局董事长恩达伊克基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为加快发展咖啡产业、增加农户收入,布隆迪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推进私有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种植技术等。政府重视投资加工设施,改善存储和运输条件,提高咖啡附加值;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培训农民优化种植与加工技术;支持全国咖啡农协会联盟和合作社发展,增强小农议价能力;推动国际认证,努力拓展精品咖啡市场。
布隆迪政府成立了国家咖啡董事局、咖啡行业监管局、布隆迪咖啡行业协会、全国咖啡农协会联盟等相关机构,通过多重政策扶持咖啡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布隆迪国家咖啡董事局主要负责监管和执行咖啡行业的业务规则,为行业相关方提供市场信息和政策指引,确保咖啡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合规性和有序运作,同时负责提升布隆迪咖啡在国内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全国咖啡农协会联盟拥有3246个山区协会,包括12万名咖啡农、146个工会和6个联合会。该联盟除了保护山区咖啡农的利益外,还为咖啡农提供种植技术支持等。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政府鼓励和支持咖啡农采用覆盖作物保水、修建梯田等措施。在基里米罗产区,一座由法国资助的咖啡实验室正研发耐旱咖啡品种,试图将种植海拔下移至1200米。政府还积极推广抗病咖啡品种,如成功开发杰克逊、米比里济等品种,并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以有效抵御近年频发的咖啡叶锈病。
当前,布隆迪咖啡产业链整体依然相对薄弱,咖啡豆加工环节主要依赖手工,出口需经坦桑尼亚转运,物流成本较高。为此,布隆迪政府与欧盟合作建设了“东非咖啡走廊”,不断优化跨境运输。政府鼓励私营企业引入太阳能干燥设备,将加工效率提升30%;吸引外资建立咖啡脱壳厂,目前全国建有300多个咖啡处理站和数十个脱壳厂。政府同时加大对咖啡品质的管控力度,由咖啡行业监管局负责制定分级标准,并借助“卓越杯”等行业竞赛,提升本国咖啡的国际声誉和知名度。
“去年中国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布隆迪咖啡豆进口后,布隆迪咖啡的价格从每公斤2—3美元上涨至现在6—6.5美元,价格高起来了,咖啡农的收益增加了,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恩达伊克基介绍,中国自2009年起累计向布隆迪派遣了6批农业专家组,农业援助领域正在向咖啡产业延展,“咖啡农需要更多技术支持,以提高咖啡品质和附加值,我们将把更多更好的咖啡产品送到中国。”
站在鲁哈加里村的咖啡园里,恩达伊泽耶说:“这片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希望,我的名字在基隆迪语中正是‘希望’的意思。借助中国大市场,布隆迪咖啡产业的未来充满希望。”(来源:《人民日报》)
5月7日,驻赞比亚大使韩镜出席在卢萨卡举办的2025华为数字峰会暨通讯技术展开幕式,赞比亚科技部长穆塔蒂、华为公司南部非洲区域负责人出席并致辞。
韩大使表示,信息通讯是中赞务实合作的重要内容。去年成功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了包括数字技术合作在内的“十大伙伴行动 ”。中方将继续鼓励华为等企业积极参与赞比亚信息通信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中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造福两国人民。
穆塔蒂表示,赞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信息通讯产业,通过提升网络通讯、大数据运用、AI技术等方面建设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赞方感谢华为公司积极参与智慧乡村等项目、帮助提升赞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希望继续与中国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实现“赞比亚2030愿景”。
开幕式后,韩镜大使和穆塔蒂部长参观了华为通信技术展。此次数字峰会暨通讯技术展以“加速赞比亚智能化”为主题,展示了有关最新通讯技术并邀请政府、业界和研究机构共同研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赞比亚的应用。(来源:驻赞比亚使馆)
5月8日,驻毛里求斯大使黄世芳到任拜会毛里求斯外交、地区一体化和国际贸易部长达南杰·兰富尔,双方就中毛关系等话题交换看法。
黄大使表示,中毛友谊历久弥新。近年来,双边关系稳步发展,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未来,中方愿同毛方积极探讨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作为中国新任大使,期待与兰富尔外长及毛外交部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推动中毛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兰富尔表示,毛中友好源远流长。毛方高度重视毛中关系发展,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宝贵支持,愿与中方携手努力,不断深化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毛外交部愿为黄大使到任提供一切必要支持和帮助。(来源:驻毛里求斯使馆)
5月8日,驻津巴布韦大使周鼎拜会津新任环境、气候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长恩德洛武,双方就进一步加强环境与气候等领域合作交换意见。
周大使首先祝贺恩履新,表示今年是中津建交45周年,中方愿与津方加强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交流合作,支持津方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期待津方于今年7月在瀑布城成功主办《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
恩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高度赞赏中国在环保领域取得的成就,希学习中国成功经验,加强在湿地、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合作。(来源:驻津巴布韦使馆)
5月8日,驻科摩罗大使郭志军会见科摩罗司法部长安法尼,就两国司法领域交流与合作交换意见。该部主要负责人参加。
郭大使表示,中国一贯主张和平调解国际争端和地区热点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稳定。今年是中科建交50周年,中方愿与科方密切司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各领域合作创造有利法律环境,巩固深化中科战略伙伴关系。
安法尼部长表示,科中建交50年来,两国友好交流密切、合作成果丰硕。科方赞赏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热点,愿学习中国的司法模式,借鉴中国司法实践成功经验,密切两国司法合作。
会见后郭大使接受科国家电视台采访并介绍会见情况。(来源:驻科摩罗使馆)
5月7日,驻吉布提大使胡斌出席吉布提媒体联盟2025年度新闻奖颁奖仪式并致辞,宣介我反对美国滥施关税立场。吉布提通讯、邮政与电信部长巴赫敦、各媒体主要负责人以及记者共约50人出席。
胡大使指出,美国滥施关税,侵害各国正当权益,违背世贸规则和多边贸易秩序,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批评。中国坚决采取必要反制措施,既是维护自身利益,也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中方愿同吉方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有利于全球南方发展的世界经济秩序。
吉方人士高度评价中吉友谊和合作,表示理解并赞赏中方立场。(来源:驻吉布提使馆)
4月30日,驻莱索托使馆同莱索托农业科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共同在莱国立大学举办中文日活动。塞伊索亲王,莱外交部、教育部官员,莱国立大学及附属学校师生500余人参加。
杨大使介绍了中文日背景情况和重要意义,强调首次在莱举办中文日是中莱文化教育合作的创新之举,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重要成果。期待莱青年学好用好中文,成为中莱友谊的使者。
塞伊索亲王分享在中国求学的经历,强调中国不仅帮助莱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还注重同莱开展理念和文化交流,不断夯实两国民意基础。
使馆青年外交官介绍仓颉造字典故,中莱特色文艺表演精彩纷呈,现场反响热烈。(来源:驻莱索托使馆)
驱车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出发,沿着连接南北的国家级主干道一路向北行驶80多公里,便来到位于中央省奇邦博市的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合作区道路通达,中式灰瓦正门后,6栋现代化厂房整齐矗立,运料车往来穿梭,工人忙碌不停,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
这是3月26日在赞比亚中央省奇邦博市拍摄的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办公楼。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这是3月26日在赞比亚中央省奇邦博市拍摄的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这是中国江西省首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由7家江西省属国有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奇邦博市是传统的农业区,我们完全是荒地起新城。”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总经理叶季难掩自豪。
自投自建供电专线,6公里道路主干网,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和酒店服务设施,6栋各4500平方米的轻工厂房……历时5年建设,累计投入近7000万美元,合作区于2023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3月26日在赞比亚中央省奇邦博市拍摄的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这是3月26日在赞比亚中央省奇邦博市拍摄的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在揭牌仪式上说,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是赞中两国人民共同的工业园,“希望更多企业来合作区投资,充分利用周边农业和其他资源优势,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据了解,截至2025年3月,合作区已吸引光伏储能、电力设备组装、农产品加工等13家企业的14个项目入驻,投资总额达1.49亿美元,其中中资企业8家,带动当地近千人就业。
3月26日,在位于赞比亚中央省奇邦博市的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工人们在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3月26日,在位于赞比亚中央省奇邦博市的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工人们在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较早入驻的赞比亚烟叶烟草公司总经理阿利波特·恩戈马谈及选择合作区的原因时表示,产线运作需要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合作区“路网、厂房、变电站、加油站等设施无可挑剔”。
江西铜业(赞比亚)光电有限公司是目前合作区内规模最大的企业。“这是我们首个海外线缆生产基地,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完整的铜加工产业链。”该公司董事长刘新枫说,赞比亚铜矿资源丰富,但相关产业始终停留在原矿到基础铜材料的前端,从材料到消费品终端一直是空白,“我们将国内的技术优势转移过来,结合当地原材料价格优势,眼下公司产品供不应求”。
3月26日,在位于赞比亚中央省奇邦博市的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工人们在安装铜制品加工生产设备。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赞特斯电气有限公司是最早进驻合作区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配电变压器的生产、维修、保养检测业务。记者在现场看到,三名当地工人正围在一台故障变压器旁拆解发黑的线缆。生产厂长李衡告诉记者,公司目前雇用近40名当地工人,岗位覆盖技术、生产、行政管理等,已经有员工从学徒成长为技术熟手。
3月26日,在位于赞比亚中央省奇邦博市的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工人们进行变压器设备维保作业。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威廉·尼安贝是赞比亚铜带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在校生,目前在赞特斯公司实习。他的愿望是毕业后加入中国公司。“看着在车间带我的赞比亚老师,我期待未来也能在技术领域独当一面。”尼安贝满怀憧憬地说。
“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叶季表示,结合赞比亚电力长期供应不足严重制约工业发展的现实,合作区将发展重心瞄准加工制造业。在甄选入园企业时重点引入电力设备制造、铜产品深加工等具有本地资源优势及中国产业优势的链主企业,通过属地采购、本土化经营等形式实现技术转移,推动赞比亚产业升级。(来源:新华网)
5月5日,驻马达加斯加大使季平在官邸会见马达加斯加国民议会议长图凯利。
季大使表示,长期以来,中马立法机构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及友好的关系,希望双方进一步巩固良好的发展合作势头,不断深化互信和了解,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面对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中方愿同马方团结协作,开拓经贸合作新机遇,携手应对单边霸凌行径,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图表示,愿与中方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鼓励议员为中马友好多做贡献,并强调将继续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来源:驻马达加斯加使馆)
5月6日,驻尼日利亚大使于敦海会见尼外长图加尔。
于大使表示,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阁下在巴西金砖国家外长会期间举行双边会见。这是继年初王毅外长访尼后两国外长再次会见,既推动去年两国元首会晤共识进一步落实,也发出了中尼坚持多边主义、捍卫公平正义的时代强音。
图加尔外长积极评价两国关系进展,强调尼方期待同中方加强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合作,深化多边事务沟通与协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全球南方国家利益,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双方一致认为,美国滥用关税,严重损害多边贸易规则和各国合法权益。国际社会应团结一致,共同反对美单边霸凌行径。(来源:驻尼日利亚使馆)
在5月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据报道,5月3日多哥议会选举德托夫为新总统,前总统福雷担任多哥政体改革后首位部长会议主席,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对中多关系有何期待?
林剑:中方对多哥顺利完成政治过渡、选举产生新总统和首位部长会议主席表示赞赏和祝贺。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时任总统福雷共同将中多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两国关系新篇章。中方高度重视中多关系发展,愿同多哥新一届政府携手努力,落实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中多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来源:外交部)
时值雨季,喀麦隆首都雅温得迎来了一年中最为舒爽宜人的时节。雨水滋润大地,树木繁茂如海,空气清新甘甜。从市区一路西行,便抵达雅温得—杜阿拉高速公路(以下简称“雅杜高速”)的起点。
这条现代化的快捷通道,将雅温得与喀麦隆第一大港口城市、经济中心杜阿拉紧紧相连。从高空俯瞰,公路宛如一条银灰色的飘带,在郁郁葱葱的雨林之间蜿蜒前行,绘出一道柔和而有力的弧线,镌刻在喀麦隆生机勃勃的绿色大地上。
在雅杜高速通车之前,唯一连接两座城市的高等级公路是N3国道。然而,这条年久失修的老路崎岖不平、状况堪忧,严重制约了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的效率。如今,雅杜高速不仅是喀麦隆,也是整个中非地区首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它的出现为当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出行新通道。
“过去,从杜阿拉运送农产品到雅温得只能走N3国道,车多路烂,常常堵得一动不动。”雅温得市七区副市长埃武娜·弗勒尔回忆说,“200多公里要跑5个小时,雨季更是可能耗上7小时。等到送到城市,农产品早已腐烂。”她语气中带着感慨与释然。
而道路沿线的村民布兰达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曾经的无奈:“村里有人生病,要送到雅温得或杜阿拉的大医院简直比登天还难,很多人就是在颠簸的路途中耽误了治疗。”
多年来,修建一条快速、安全、便捷的高速公路,是喀麦隆人民心中的期盼以久的共同梦想。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建设者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中交一公局集团公司中非区域中心总经理杜思勇介绍,2022年,雅杜高速一期工程——全长近60公里的路段正式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显著改善了双城之间的交通状况。随着后续工程推进,雅温得至杜阿拉的车程将压缩至2小时以内,沿线逾千万人口的区域将因此焕发新的经济活力,喀麦隆与中非共和国、乍得等邻国的商贸物流效率也将显著提升。
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便利了交通,也带动了沿线经济的迅速发展。项目实施期间,当地新增了大量就业机会,村镇中的酒吧、商铺、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热闹非凡。
“我们这条高速公路设计为双向共六车道,采用高模量沥青铺装,设计时速达到110公里。”
雅杜项目经理温跃平向记者介绍道,整条道路配备了先进的控制中心,涵盖收费、超限检测、通信与监控等多个系统,全线共建涵洞108道、上跨桥6座、地下通道8个。大型互通立交与主线桥如同精密的节点,串联起高速沿线的交通网络,整个工程体现了中国道路建设的高水准,也代表着喀麦隆目前道路建设的科技高地。
温跃平向记者补充道:“我们根据喀麦隆的地质、水文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推进建设,同时注重技术创新,以实现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的双赢目标。”这套科学、高效、绿色的建设方案,不仅确保了工程质量,也为喀麦隆日后高等级公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项目实施中,环保理念亦贯穿始终。取土、弃土场严格选址,施工过程中实行水车洒水降尘,废水、垃圾定点收集、分类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当地环保专家费尔南德·丹尼尔称赞道:“项目组不仅有技术,更有责任心。他们是我见过最负责任的承包商。”
喀麦隆自然资源丰富,项目在设计之初便充分尊重地貌与生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一次工地视察中,喀麦隆公共合同部部长阿巴·萨杜被先进设备和智能施工流程所震撼,感慨万千:“为什么我们独立半个世纪之后,才终于迎来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公路沿线的敏高马约村,如今也焕然一新。村长埃隆杜身穿节日盛装,特意前来向中国建设者致谢:“过去村里闭塞落后,如今高速公路把我们和世界连接起来。雅杜高速是我们喀麦隆人的瑰宝,我要向中喀合作深深致敬!”
有当地媒体感慨:“正如这条高速公路穿越雨林、连接未来,喀麦隆人民心中的梦想,正一步步从愿景变为现实。”的确,雅杜高速公路犹如一束光,照亮了喀麦隆人民多年来的梦想之路,正将希望和富庶带进他们的生活。(来源:人民网)